这片永远不可能公映(看完倒吸一口凉气)
转自:婊姐影评
谈及国内独立导演,除了大众所熟知的贾樟柯与王小帅这些成名的文艺片导演,更不能忽视的是长期游走于地下的独立导演们。
他们的作品因为长期关注底层社会和边缘人群显得有那么一些“政治不正确”因而无法获得公映,更有甚者,因作品过度写实而被列为禁片。
今天想推荐一位“不是那么有名”的独立导演,尽管他的作品的完整版从来都无法在大陆公映,但只要翻开豆瓣他的作品列表,每一部评分都极高。
导演徐童是中国当代最重要的独立导演,艺术家出身的他一直热衷于观察底层人物的生活百态,在成为一名纪录片导演之前从事过很多职业,一直处于漂泊的状态,他自称自己:
“远看艺术家,近看是游民”。
导演徐童
徐童并非导演科班出身,他曾经写过一部讲述一个小人物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种种荒诞的小说。写完后却觉得不过瘾,“影像应该比文字更鲜活”,于是他选择起摄影机,将镜头对准了那些更鲜活的人。
《麦收》是徐童拍摄的第一部纪录片。
跟踪拍摄了一位性工作者的生活,并在其中穿插在其中的角色包括多位女性工作者及“发廊”老板、以及他们的家人等,通过散碎的生活情节和女主角自述记录了这些农村女孩在麦收前后,辗转于北京与乡下的两种生存状态。
《麦收》
影片的内容写实得有些粗暴——性工作者评价嫖客和描述性过程的对话并不被镜头所避讳,徐童的第一部作品因而得到了“生猛”、“鲜活”的点评,并一路获得多个国际电影节的肯定。
但在影片的拍摄时,徐童在进入“发廊”拍摄的过程中始终没有明确告知自己纪录片工作者的身份及拍摄目的,也并未陈述过自己是否会曝光那些内容。
最终这部纪录片在收到极高赞誉的同时,却也因为过度暴露公民隐私,而在当年的影展上引发争议,甚至遭到许多女权主义者的抵制。
《麦收》之后,导演徐童又拍摄了两部同题材的纪录片——《算命》和《老唐头》,合称“游民三部曲”,徐童的镜头下多是性工作者、乞丐、算命先生等游荡在底层江湖里的草根人物。
《老唐头》讲述唐彩凤在社会上混了好多年回乡过年,父亲老唐头断断续续地道出了他一辈子的故事。
下面要推荐的是“游民三部曲”当中评价最高的《算命》,影片目前豆瓣评分高达8.9。
《算命》
这部影片以残疾算命先生历百程和他傻聋哑瘸的老婆石珍珠为主线,以找他算命的人为支线组成。
来找厉百程算命的人形形色色,有问姻缘的发廊老板娘、为挣钱“捞”在监狱服刑的丈夫的按摩女、捞偏门的年轻人…..他们都是居无定所的底层游民。
首先说明一下:什么是游民?
学者王学泰曾将“游民”定义为:游民有别于草根,他们游离于秩序之外,是脱序的人群,比草根更加边缘化。
“游民”导演徐童希望可以通过影像,让一个在历史和现实中长期隐形的“游民社会”浮出水面。
所以,他并不回避有关影片的种种道德风险,在他的纪录片里,只有摄影机镜头里冷峻的真实。
摄影机跟随着来找厉百程算命的对象们,影片用中国传统小说当中章回体的形式,每一章一段故事,徐徐展开了一幅幅关于中国游民社会的画卷。
徐童的纪录片之所以好看,在我看来,无外乎两个原因:真实里的残酷和现实里的悲悯。
真实里的残酷
所谓纪录片的真实在于那种将“他人的生活”不加过多修饰地展现在观众的眼前,比更为戏剧化的电影更能让观众感受到生命的厚度。
第一个来找厉百程算命的是发廊老板娘唐小雁,她有着不堪回首的经历。
十七岁开始混迹险恶的江湖,被绑架强奸直面过死亡,她说起来这段经历却是风轻云淡。
她精明、强悍、仗义,有着东北女子的豪气。前男友泼皮无赖找上门来要钱,她一言不合抡着棍子就是怼,打伤对方只扔两百块钱了事。
她明着是发廊的老板,暗着是搭线的“老鸨”,她找厉百程来算婚姻算爱情,一心一意要破自己的“孤独命”。
但就算如此,一直想要寻求真正的爱情的她,嘴上却对刚入行的干女儿苦口婆心地教育:男人信不得。
然而现实却是在警察的扫荡中,被姐们出卖点炮进了局子。
在徐童的镜头里,观众见不到任何修饰美化过的社会,但这正是徐童试图去窥探的游民们心中的“理想国”。
所以徐童的纪录片往往冰冷现实,它用刺骨的痛感戳穿人的每一根神经。
无论是小姐或是嫖客,他们面对镜头,都没有任何的掩饰,只是在陈述着自己的生活。
影片的主角是算命先生厉百程和妻子石珍珠,两个人都身有残疾,但二人却相互扶持一起生活了十几年。
傻聋哑瘸的石珍珠原来在婆家被大哥和大嫂虐待,住在羊圈里,十几年前被路过的老光棍厉百程娶过来。
十几年的时间里厉百程一直照顾着她,每日为她梳头,剪发,伺候她饮食起居。
他还带着石珍珠回到了她的老家,去看望曾经待她不如猪狗的兄嫂,早已垂垂老矣的石珍珠对着镜头笑的很开心。
励百城与石珍珠十数年的相互扶持让我们恍惚看到了这部苦涩的纪录片当中的一抹亮色,但在镜头里厉百程却说:
“当初就是想女人,图一时痛快,就为了弄一下,现在成了一个包袱,但你说现在再给她赶走?那也不忍心啊...”
在这部纪录片中,没有回避所有在现代社会中那些被刻意忽视和掩盖的现相,就像街边的年老体衰的乞讨者一样:
他们可以随意的谈论着生死大事,嘴里说着污言秽语的同时也会去找暗娼解决生理需求。
片中每一个主角的嘴里都在不断的说着各种粗口谩骂,却又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他们心中的愤怒、无奈、自嘲与坦然,仿佛在证明着,这才是“狗日的生活”。
导演徐童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解释说:
“我的作品其实并不完全关于苦难,关于底层,关于阴暗面,关于同情边缘人群,关于拯救……统统不是。
我是在极端的宿命和草根当中发现了极端的顽强,这两个东西突然一冷一热产生的一种让我们可以活下去的短暂理由,这是影片存在的终极价值。”
现实里的悲悯
在影片当中,导演徐童围绕“算命”这一中国社会里的特有文化现象,展开了对算命者与被算命者的人物侧写与剖析。
1颗≈10盅冰糖雪梨!吃它利咽润肺,嗓子舒服的就像做SPA!
徐童用极为冷静克制的镜头语言去讲述着一段流传于底层江湖的传奇故事背后的苦涩与心酸,但那些故事在残酷之余,透露着温情与悲悯。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纪录片最后一章节的题目叫做《算不尽芸芸众生贫贱命,回头看五味杂陈奈何天》。
厉百程半生给别人算命,却半生漂泊,始终算不出自己的命途在何方。
但他对自己的生活有着清醒的认知,他把聋哑残的智障女人石珍珠接过来,做为自己的伴侣。
他的回答只是一句:
“饥不择食,慌不择路,贫不择妻。”
厉百程带着石珍珠想去当地残联再争取一些福利,结果当地官员的回答却永远都是不断推诿和无休止的扯皮。
没有任何的抗争,只是为了活着。厉百程给石珍珠挂上了“现代傻活佛”的条幅,继续在集市上寻找下一个渴望被命运垂青的游民。
石珍珠对着镜头笑的很开心,从来感触不到生活的艰辛。“生而为人对不起”这种悲观的人生态度在纪录片里却始终见不到,这些游民们对待生活的苦难,更多的是我们无法理解的怡然自得。
石珍珠从不会因为自己智障残疾而自卑,相反,可怜她的,是那些站在另一个世界用社会化意义看待世界的人。
而唐小雁虽然混迹风尘,坐着皮肉生意,却一身正气,笑对人生诸般坎坷。
无论是厉百程与石珍珠的凄惨人生经历还是遇人不淑误入歧途的唐小雁,他们都没有表露出这种悲观绝望的情绪,即使生活在最惨痛的底层,他们依然卑微而倔强的活着。
中国人信奉一句古语“好死不如赖活着”。
人生在世,活着是永恒的话题,张艺谋曾用一部《活着》来讲述中国几千年农业社会里农民的生存现状。
但徐童的纪录片则向观众拷问了一个问题:
“没有任何乐趣的生活,活着还有意义吗?”
厉百程对着镜头的回答是:
“这话说的,没乐趣就不活了?这话说的,太无情了。”
《游民三部曲》对残障和社会边缘人物的呈现,不加任何修饰美化,只是在试图还原他们的生活。
徐童坚持“零距离”拍摄,用最直接的镜头去对准那些游民们的生存状态。
在看这部纪录片的时候,会莫名想到在这个时代有很多人像游民一样苟活。
他们小心翼翼地发表意见,但却同我们一样有很多的话想对这个社会说一说。
徐童曾经因为拍摄《麦收》而被质疑“纪录片导演是否该坚守道德”,于是他曾经自嘲:
“如果你想做坏人,那就拍纪录片吧”。
但我却觉得,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导演,我们才能够真切的感知这个时代里的悲哀与光明。
点击下方欣赏完整视频
有5s缓冲
有读者反映收不到本号,特别说明下,微信现在改了规则,一定要点右下方的在看。如果不点,微信就以为你不喜欢,下次就不会第一时间推送给您了,这对您我,都是莫大的损失。如果点了在看,微信就会第一时间,把文章免费推送给您。
点个在看呗,说明朕已阅